朱尚熹官方网站
http://zhushangxi.diaosu.cn
朱尚熹首页>文章>正文

议城市的“打造”

更新时间:2024-11-23 12:55:11 作者:朱尚熹
经济的高速发展席卷全国,中国城市化正在加速,整个中国就像一个大工地。一方面我们有理由为国家的发展和成就感到欣慰和骄傲,另一方面我们更为许多负面的结果而感到担忧。除了我们常谈的关于资源和环境的忧虑外,无个性城市问题是一个普遍性问题。

现在的城市建设中最常听到的词儿是“打造”,而为“打造”开路的是“拆迁”。就这样,“拆迁”与“打造”演绎成为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运动;而与运动伴随的是各种媒体、会议上关于“拆迁”与“保护”的辩论。我们的无个性化城市或者说千篇一律的城市首先表现在对传统文化印记的肆意抹去,割断城市发展文脉;另一方面盲目地高速发展,带来的却是盲目的模仿与拷贝,浮躁之风盛行。现在去全国各地城市走一走,已经分不清那儿是那儿了。我的一位朋友在外地工作数年回到北京过春节,感叹北京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他已经追寻不到儿时的记忆,只能阅读那些冰冷的路牌来辨别方位地点。这样的城市已经使游子找不到家园,任灵魂在混凝土盒子的森林里漂泊。

是的,保留和“打造”好象是一对水火不容的矛盾。我们要改变、改善人民的生活,我们要进步,总不能守着过去的生活方式,就是老百姓也喜欢“拆迁”啦!笔者就觉得奇怪了,巴黎怎么把保留与发展的关系处理得那么好。法国是发达国家,巴黎也非常现代,但巴黎城市的传统格局与街道的面貌可是保护得相当的好。我去过一次巴黎,住在老城区的一栋楼里,楼层不高,木地板,更有意思的是楼里还有只能装一两个人的老式电梯。如果按我们的有些官员和老板想法,这种落后的房子还不拆掉,换盖新的。正好相反,法国人特有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环境得以保存下来,而新的城市建在老城外围,进行呼应与对比,形成了文脉的延伸。也正是由于法国人珍爱其文化传统的特性,吸引了全世界的游客光顾,创造了高额的价值。所以,不要把“传统”当成发展的拖累,关键在怎么去利用与管理传统的东西。

  “打造”不能以牺牲传统印记为代价,同时也不能牺牲自然环境美感为代价。很多中小城市本来以山川秀美为特色,传统形式的建筑和街市若隐若现于其中,天人合一,妩媚无比。而“打造”后的城市,盲目的拔高建筑成楼群,放大尺度;到处混凝土与瓷砖,街市总是似曾相识。其结果使之缺乏原有城市的形象特色,同时与生态形成对抗破坏了环境和平衡。

如果在城市建设中,“打造”一词还可用的话,那么笔者呼吁“打造特色”,告别模仿与拷贝。城市的有关官员应该在深入了解研究地方特色(包括文脉的、生态的)的基础上,聘请各路专家为城市的发展与建设出谋划策,进行设计,优选出能代表地方特色的城市形象设计。这种研究与创意性阶段一定要稳妥、理性,盲目不得。盲目与决策的草率是无个性城市的罪魁祸首。我们的公有制决策体系里的官员的巨大优势是决策过程单纯,有力度,发展中容易出效果和速度,而我们的决策系统容易出毛病的是草率和独断。西方发展的状况也与他们的制度有关,一方面是有完备的法律体系作支撑,另一方面就是土地私有制体系,不容决策者们随意乱动。但其负面结果是发展不如我们快。我们应该在保留我们体制优势的基础上,尽量回避负面结果,其途径就是决策的理性、公开与民主。决策者要建设和培养城市发展与建设的专家智库,通过讲究决策程序来自律才行,尽量避免决策失误。

总之,有特色的城市建设已经成为普遍的呼声。如果说发展的粗放型阶段无法回避的话,现在应该是精致型发展的时候了,一切浮躁、盲目和粗制滥造应该悬崖勒马!

                                      2006-6-11与北京任庄

评论

发表评论

微信

微博